Mizuno ST-Max 230 / ST-G / ST-X 230 / ST-Z 230

ST-Max 230  

•超大的球桿設計達到了規則允許的高穩定性極限。  
•桿冠和桿底的大面積碳纖維材料,節省了54克重量,這些重量被深度分配在框架中,以提高容錯率。  
•桿底的通道設計從跟部延伸到趾部,以增加桿面彈性。  
•該通道內嵌一個5克的鋼質配重,以進一步降低重心。  
•低差點球員票選:最高容錯前五名。  
•9.5、10.5、12度(8種桿頸調節模式)。  

「我喜歡桿冠背部的碳纖維點綴,恰到好處。擊出的球是小右曲,中等彈道且不會飄高。擊球時沒有桿頭扭動,聲音也低調內斂。」 — 差點6球員  

ST-G  

•緊湊的桿頭形狀(440CC),更適合追求低倒旋和操控性的低差點球員。  
•底部的兩條軌道配備兩個7克的配重,可將桿頭調整為極低倒旋(兩個配重都在前部),或最大穩定性(兩個配重都在後部)。此外,還可調整為彈道左曲或右曲偏向。  
•底部的通切設計可增加桿面彈性。  
•採用高強度β-鈦合金,使桿面更輕、更堅固,並提高彈性。  
•9.5、10.5度(可調桿頸)。  

Advertisements

「經典的桿頭形狀,擊球時感覺球直接從桿面上自動反彈出去。」—差點14球員  

ST-X 230  

•桿底跟部配有一個14克的配重,以提供左曲傾向和揮桿過程中的操控性。  
•該配重同時位於桿頭更深處,以增強偏心擊球時的穩定性。  
•採用高強度鈦合金桿面,在偏心擊球時提供更快球速。  
•速度的提升還源於桿底的通道設計,可提高桿面彈性,尤其是當觸球點較低時。  
•通道內嵌有一個3克的鋼條,以進一步降低重心。  
•9.5、10.5、12度(可調桿頸)。  

「我的揮桿可以更冒進,觸球時聲音更為有力。」—差點7球員  

ST-Z 230  

•外形與ST-X相似,但採用更中性的配重設計,以增強全桿面的容錯性。  
•底部中心深處的14克配重,相較於ST-G版本,提供了更顯著的穩定性。  
•深重心設計提供更高彈道。  
•速度的提升源於桿底前部的通道設計。該設計可增強桿面彈性,尤其是在桿面下部擊球時。  
•通道內的鋼質配重進一步降低了重心,以減少倒旋。  
•9.5度、10.5度(可調桿頸)。  

「彈道偏高但很直,擊球聲安靜但充滿能量。」—差點7球員

"
"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