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5月10日,13位高球愛好者聚首一堂,以投票方式成立香港有史以來第一個高爾夫球會,為這項運動在香港創立里程碑。135年後,滄海桑田,但「香港哥爾夫球會」依然是推動高爾夫球運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持份者,同時在保育生態、推動經濟方面繼續努力,見證着香港社會的發展。

1880年代,在由英國來港發展的Gershom Stewart,及於香港擔任助理船政司Murray Rumsey的倡議下,香港成立了第一個高爾夫球會。由快活谷、走到深水灣、再發展到粉嶺,經歷逾百年歲月洗禮,香港哥爾夫球會無論對高球文化、歷史文化,都是彌足珍貴的。
推廣高球
多年來,香港哥爾夫球會在推廣高球方面都不遺餘力,由以往凝聚一班熱愛高爾夫球者為宗旨,到今天不僅於為會員提供場地,更是為全港七成以上的本地高球賽事提供場地。由最早期在20世紀初於球會舉辦本地賽事,讓會員與香港其他球手一較高下以外,到由1959年舉辦第一屆「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至今已成為高爾夫球歷史上僅有的兩個在同一個球場舉辦超過60年的球賽之一,讓香港球迷可以有幸在自己家門口看到Peter Thomson、Greg Norman、Tom Watson、乃至近代的Ian Poulter、Rory Mcllroy、Justin Rose、Patrick Reed等多位世界級球手精彩的球技。

同時球會亦盡心竭力栽培出色年輕的本地球手,多年來與中國香港高爾夫球協會緊密合作,為球手提供資源、養份,是近年香港年青高爾夫球運動員,能在國際賽事中屢創突破的一個因素。香港的高球新星如許龍一(Taichi Kho)、韓紫琳(Sophie Han)等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鋒芒,亦令高爾夫球在香港也變成一項為人熟知的運動。
除了在精英運動員方面的培養,球會在球場以外亦不時舉辦外展活動造訪學校,推出「高球《童》樂拓展計劃」,利用虛擬高爾夫球設施向港、九、新界的中、小學生提供免費指導,發掘下一代新星。近期乘着「領展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善用領展與本地社區的深厚聯繫,在本地社區推廣運動,在商場巡迴舉辦「領展高爾夫球全城體驗日」,讓公眾免費體驗高爾夫球的樂趣,推動普及化。
推動盛事經濟
香港哥爾夫球會已舉辦了63屆「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每年匯聚不同的國際知名高球手在粉嶺球場獻技。近兩年更成功吸引現時全球最受歡迎賽事之一,結合了運動及娛樂元素的LIV Golf落戶香港,除了為國內外的球迷帶來不一樣的體驗,為高爾夫球運動注入新的動力。同時這類型的國際賽事亦會帶動香港的旅遊業,為香港創造十分龐大的經濟效益,為香港經濟帶來正面的影響。

而能夠吸引國際賽事來港,香港哥爾夫球會多年來主辦大型賽事的經驗,對球場的佈局及比賽流程駕輕就熟,以及粉嶺球場本身的地理優勢也十分重要。粉嶺球場的地方較大,交通便捷,更能符合舉辦國際賽事的要求。
促進可持續發展
除了對高爾夫球運動的付出,經歷百年來的發展,球場本身亦極具文化保育價值,是香港歷史的重要部分,也孕育了豐富的自然環境。粉嶺球場的總面積有逾40%為密林,不乏古樹名木,栖息多種本土鳥類、昆蟲和爬蟲類,當中更有受保護的瀕危物種。球會的內外也留下了不少歷史文化的痕跡,例如昔日為港督而建的粉嶺別墅現時已變成行政長官官邸,屬一級歷史建築;亦有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的粉嶺會所,以及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超過百年歷史的小食亭,充滿著濃厚的歷史色彩。

球會長年以來投放大量資源對自然環境進行保育工作,對保護球場中的文化遺產也作出大量的努力,球會在過去逾一個世紀對球場的發展及管理,締造了一個具有傑出文化價值的「設計文化景觀」,擁有高度的完整性及原真性,是代表香港和中國高爾夫球文化的無價遺產。球會在2023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獎,印證了球會對保護文化遺產所作出的努力,確立粉嶺高球場內的3個球場,包括舊球場、新球場和伊甸球場的文化價值,以及球會百多年來對球場的管理和發展,在平衡球場保育需要,打造國際級水平高球場的同時,保留這片珍貴的「城市綠洲」。

回望100多年前球會在新界北部平原的明清農村之間,建立起第一項大型康體設施,到現在已是名聞遐邇的高爾夫球會。展望來年粉嶺球場繼續有多項重要的國際盛事舉行,由新興的LIV Golf、到「國際都會錦標賽」、「領展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及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高爾夫球賽事,球會將繼續以「培育港隊精英、爭辦國際盛事、推動高球普及、守護生態歷史。」為目標,推動香港高球運動盛事化、專業化、普及化,以至產業化,推進香港高球發展,並將「以體塑旅」作為推動香港盛事之都的主軸,為促進香港盛事經濟作出貢獻。
香港哥爾夫球會里程碑
走過大中華區現存最古老高爾夫球俱樂部的135年
1889

1897

1911

1914
粉嶺球場會所Dormie House於1914年啟用,與深水灣會所一樣,由香港著名建築師兼會所隊長E.A. Ram所設計,最初為球會男會員提供休息聚會的場所,現已現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1916

1931

1959

1969
粉嶺的「Relief」球場在1969年經過重新設計,由9洞擴展至18洞,成為新的「伊甸場」,可與「新場」組合成一個綜合場作大型比賽專用。如今「新場」和「伊甸場」均被用作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和LIV Golf香港站等賽事的複合球場。
1984
在1984年粉嶺球場舉辦了世界業餘團體錦標賽(World Amateur Team Championships),最終日本隊以7桿優勢擊敗美國隊,成為了亞洲第一支贏得Eisenhower獎盃的球隊。而女子組方面美國隊就以12桿優勢擊敗法國隊,贏得Espirio Santo獎盃。
1989

2008

2016

2023

2024

2025
在2025年11月,粉嶺球場將會舉辦第15屆全國運動會高爾夫球賽事。賽事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主辦,而香港哥爾夫球會將成為本港唯一參與今次大型運動的私人體育設施。
繼往開來
香港哥爾夫球會對香港高爾夫球運動發展史舉足輕重,多年來為國際賽事提供場地,肩負起培育青年高球手的重要角色,趁着球會135周年這個里程碑,我們就邀請到香港哥爾夫球會會長郭永亮(Andy),暢談球會的發展方向。
GD:Golf Digest
AK:Andy Kwok

GD:過去多年香港哥爾夫球會舉辦過的比賽不勝枚舉,你覺得對香港高爾夫球發展起了甚麼作用?對香港社會又起到甚麼作用?
AK:球會植根香港百多年,一直致力支持政府「普及化、專業化和盛事化」的體育政策,循多方面推展香港高球的發展。多年來初心不變,剛舉辦了63屆的「領展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匯聚國際高手於香港,不單為香港在國際高球壇上爭得一席位,亦因為粉嶺球場名聲斐然,令香港成為熱愛高球的海外商旅必到之地。另外球會在保育文化和環保方面多年來引入不少新措施和投資,粉嶺球場在球會的管理下,已經成為擁有獨特文化生態的活古蹟,是亞洲最古老且仍在原址運作的球場。粉嶺球場去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予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傑出獎(Award of Distinction)」,令球會上下都十分振奮,足證我們多年來的努力是極具意義的。而隨着香港與大灣區的連繫日益緊密,球會希望利用在粉嶺球場舉行的多場國際大賽,成為大灣區高球文化樞紐。事實上,很多在大灣區的高球粉絲對粉嶺球場有一定的認知,我們相信明年在粉嶺球場舉辦的多項賽事將會吸引這些粉絲來港觀賽,從而支持政府「以體塑旅」,促進盛事經濟。
GD:LIV Golf是現時全球最受歡迎的賽事之一,球會連續兩年吸引到主辦方來香港舉辦賽事,你覺得最大的因素是甚麼?
AK:要知道除了我們,很多國家和地區都爭取舉辦LIV Golf,香港可以突圍,成功爭取到LIV Golf連續兩年落戶香港,逾百年的粉嶺球場、球會舉辦國際賽事的經驗、配套等都是重要的條件。香港的優越地利是另一個重要因素,香港是大灣區的門戶城市,大灣區作為全球佔地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發展最迅速的灣區之一,為高球運動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大灣區的總人口已經超過8,600萬,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4萬億元人民幣,LIV Golf看準香港可以成為幅射到大灣區的平台,一點也不足為奇。LIV Golf作為一種結合高球和娛樂的盛事,是一個好好的示範,我們見到LIV Golf香港站賽事入場觀眾的年齡層相較傳統高球賽更闊,更多年青人入場觀看賽事,我們希望將這模式引入未來的賽事,更大力度推動高球普及化。
GD:在保育生態方面,最近球會遇到甚麼挑戰?未來有甚麼新活動可以向大眾加強推廣球場內的自然生態?
AK:生態一旦受到破壞,會有無可逆轉的影響,持之以恆的保育工作至為關鍵。大家都見到全球暖化加劇了極端天氣事件的次數和嚴重程度,球場內豐富而珍貴的物種亦同樣受到威脅,所以球會的角色和工作就更加重要。致力為場內的植物提供專業護養,締造多個物種可以繼續繁衍棲息的生態環境,讓下一代可持續共享天然資源,我們的工作任重道遠,實在一刻也不能鬆懈。同時,球會恆常會舉辦生態文化導賞活動,這些工作在未來仍會繼續。球會亦會利用國際賽事的觀眾村作為平台,讓更多人認識球會的深厚生態底蘊。
GD:在推廣高球普及化方面,球會近年不時舉辦活動,未來如何令更多人可以參與到高球運動?特別是大眾?
AK:球會多年積極將高球帶入社區和校園,透過「高球《童》樂拓展計劃」向港、九、新界的中、小學生提供高球啟蒙體驗。球會不單為老師提供基本指導,更將高球模擬器帶入校園,讓學生可在體育堂和課餘時間體驗高球運動。球會亦透過不同活動在社區推動高球普及化,一個好好的例子是 「領展高爾夫球全城體驗日」,領展作為第63屆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的冠名贊助商,在旗下四個商場舉辦「領展高爾夫球全城體驗日」,讓公眾免費體驗高爾夫球的樂趣。展望2025年,我們相信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促進高球運動在香港進一步普及化。

GD:成功爭取成為2025年第15屆全國運動會高爾夫球賽指定場地,對球會來說有何意義?
AK:全運會高球項目將於2025年11月在粉嶺球場舉行,一定會成為香港高球歷史的重要一頁,勢必推高市民對運動的熱度和關注。粉嶺球場一直是香港高球的搖籃,與所有香港高球發展有關的里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球會上下對於粉嶺球場被選為第15屆全國運動會高球項目為指定場地,感到非常興奮,將會致力舉辦一個「簡約、安全、精彩」的全運會。加上香港高球手近年人才輩出,將會吸引更多市民來觀賽支持香港球手。球會在致力確保明年的賽事能夠順利進行的同時,亦會考慮如何在賽事前後期間舉行以推動高球普及化為目標的多元化活動。
GD:高院日前判球會就司法覆核環評報告部分勝訴,無論土地的用途最終有何定案,你覺得球會未來應該向甚麼方向繼續發展?
AK:球會一直堅持粉嶺球場是有重大生態及文化價值的地方,而包括「舊球場」的三個國際級錦標賽球場都是粉嶺球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一直都希望可以為下一代保留這一個珍貴的文化生態瑰寶。粉嶺球場是香港重要且無可替代的體育設施,對吸引大型國際高球賽事至關重要。明年,備受矚目的LIV Golf將重臨香港作賽,第15屆全國運動會高爾夫球賽事、「國際都會錦標賽」(中國巡迴賽系列)和「領展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亦會在港舉行。這些體育盛事對推動香港體育旅遊及體育產業化發展有着關鍵作用。球會希望未來能在最佳善用三個國際級錦標賽球場的原則下,繼續配合政府政策,「以體塑旅」,並促進盛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