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p Speed – 快速手臂與平衡髖部,成就Michael Thorbjornsen閃電般的揮桿。
在Michael Thorbjornsen的第一個美巡完整賽季中,他就像帶着錘子上場一樣。截至7月下旬,這位23歲的前史丹福大學校隊成員平均開球距離達到318.6碼,在巡迴賽上排名第五,整體開球表現排名第三。
Thorbjornsen的力量與穩定性,主要來自他寬幅的上桿以及穩定的桿面控制。這種控制的關鍵在於他下桿時非常「快手」,這是他父親兼教練Ted Thorbjornsen的原話。
在過渡到下桿時,Michael的雙手會迅速與右肩分離(下圖第五幀),這是他與偶像Tiger Woods的共同點。快速的雙手還有「保險作用」,避免擊球瞬間手部和桿頭翻轉過多導致左曲球。Ted指出,Michael從小到大一直使用十指握桿法(棒球式握桿)。
Ted解釋說:「如果桿頭要翻過去,手必須停下來。但如果擊球時手速很快,桿頭幾乎沒有機會超過雙手並翻轉。」

Thorbjornsen自小的核心揮桿感覺就是「手要快」。另一個要點是「下桿時保持頭部穩定」,這有助避免桿頭過陡擊球。不過,最近他更關注上桿時增加寬幅和保持髖部平衡。
通過更深度地轉動右髖,並讓雙手與球桿在上桿時進入更靠後的空間(上圖第四幀),Thorbjornsen可以給身體更多時間去趕上下桿。Ted表示,有時Michael的手會太快、超前於身體,從而打出過度的右曲球。而他常規擊球時,肩膀大致與目標線平行,雙手在擊球瞬間合上桿面,形成他標誌性的小右飛。
Michael在上桿時左膝會內收,從而促進髖部大幅度轉動,同時在上桿至頂點時保持相對平衡。頭部穩定、髖部平衡,這使他更容易在下桿時將重心轉移到左腿內側。這個重心轉移讓他能夠釋放雙手速度,帶來真正的擊球力量。
Ted補充說:「你可以看到他擊球時後背依舊朝向目標,雙手迅速從右肩分離。這就是我說的手速。他的肩膀也很平,所以能把球『壓』住並覆蓋過去。他希望感覺是自己『覆蓋』在球上,而不是身體後仰、桿頭翻過去。」
截至今年的7月下旬,Michael Thorbjornsen在新秀賽季中已經三次斬獲前四,其中包括在多明尼加的Corales Puntacana Championship上的並列第二。


